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心理學考研-學碩 > 心理學考研真題
題型 科目(道) |
名詞解釋 (6×5’) |
簡答題 (5×20’) |
論述題 (2×45’) |
文獻閱讀與研究設計 (1×80’) |
總分 |
普心 | 2×5’ | 2×20’ | 1×45’ | 95分 | |
統計 | 1×5’ | 1×20’ | 25分 | ||
社會 | 2×5’ | 2×20’ | 1×45’ | 95分 | |
研究方法 | 1×5’ | 1×80’ | 85分 | ||
總分 | 30分 | 100分 | 90分 | 80分 | 300分 |
編號 |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001 | 《普通心理學》(第5版) | 彭聃齡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9年 |
002 |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第4版) |
張厚粲 徐建平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5年 |
003 | 《社會心理學》(第2版) | 金盛華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年 |
004 | 《心理學研究方法》(第2版) | 辛自強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7年 |
總體來說,題目的難度適中,并未出現偏題、怪題,且考查的多為基礎知識,靈活應用以及結合生活實際的題目較少,所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較高,需要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做到細致、全面。
就是試題題型及分值分布而言,較20年變化較大,取消了客觀題的考查,考查形式為主觀題。名詞解釋變為6個,每個5分,總分值與20年持平,簡答題由20年的4個增加至5個,并由原來的每題15分變為20分。論述題分值也有所加大,共計2題,每題45分。研究方法一枝獨秀,文獻閱讀與研究設計一題共計80分。22年考研的同學在復習的時候可適當提高在研究方法上的精力投入。就整體變化而言,40道選擇題取消,名解和簡答均增加一題。這應該是為了大家在論述和實驗設計上時間充裕一些。簡答題、論述題、文獻閱讀與研究設計題均提高了分值,此舉也會導致大家的得分差距更加明顯,并且對于大家答題的精準度有了更高要求,答題的邏輯性和語言的準確性需要盡早訓練培養。
總之,21年考點以基礎與核心內容為主,因此踏踏實實學習課程包中科目,服從教研老師課程安排的小伙伴,今年一定喜出望外!
(二)各科目考查分析
普通心理學分值95分,較20年有所上升,名解、簡答、論述均有所涉及,考點主要有:意義學習、問題解決得啟發法、注意理論、動機理論等。比較常規;真題模擬題完美覆蓋,認真對待的小伙伴絕對是考場默寫的節奏!
圖1.2021年勤思考研真題模擬題資料
社會心理學分值95分,較去年的56分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取消了客觀題,而其他主觀題題量變化較小,簡答和論述分值上升都較明顯。主要考點涉及社會兩難情境、態度改變、偏見等。認真對待真題模擬題的小伙伴應該是開心到飛起來!
圖2.2021年勤思考研真題模擬題資料
統計考查25分,與去年48分相比有所下降,以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形式進行,涉及到三個標準差法則、點估計、區間估計等內容,均屬于必背內容范圍,難度較低。
研究方法今年考查分值85分,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能讀懂文獻以及APA標準的參考文獻格式,并設計一個2×2實驗。這就要求大家具有綜合分析和靈活應用相關知識的能力,因為實驗設計題相對復雜,同學們僅靠看書難以把握答題思路,需要多做練習,不斷查漏補缺,形成自己的答題技巧,不過對于有“高人”指導的同學們來說,應該不是太大問題。尤其集訓和刷題營的小伙伴,當時實驗設計練得有多痛苦,現在笑得就有多開心吧~
時間和版面有限,就不一一為大家展示啦?傊,你手中的基礎強化班講義、框架梳理、臨門一題、考點預測等資料,一定要認真對待好好利用,“聽話”的你就可以準備復試啦!22年的小伙伴,時間會檢驗你的信任、高分高效會回饋你的選擇?靵砗颓谒祭蠋熞黄饘W習吧!
(三)其他備考注意事項
中央財經大學雖然參考書目較少,但并不能掉以輕心,研究方法、普心和社會平分秋色,文獻閱讀與實驗設計絕對要盡早準備,勤加練習,大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普心中的核心理論以及用社會心理學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一定是復習重點,理論與實際聯系,不僅便于理解,考場上也會得心應手,F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21年考查分值有所下降,但并不是說4科目中,它不重要,統計本就是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大家一定不要忽視。
另外,中央財經大學的考題難度浮動不大,總體來講以考查基礎內容為主。大家需要細致全面的閱讀教材;一定要排除僥幸心理,劃范圍劃重點的方法有著很高風險;重理解,死記硬背很難完成艱巨的復習任務,也無法應付偶爾出現的靈活考查。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考研,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資料包括心理學、教育學、漢碩等專業,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資料。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發放,如果沒有解決,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習室”微信公眾號投訴。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qinjuan )